历史文化遗产,饱经沧桑,遍布各地。是科技与创意,缩短了我们与其之间的时光,拉近了山水相隔的距离。
在山西省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的一座展厅中,一尊佛首双目微闭,笑意盈盈,背后是用数字技术3D打印的模拟天龙山石窟第8窟局部。始凿于北朝东魏时期的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历经北齐、隋、唐等时期,留下了洞窟25个、造像500余尊。在20世纪上半叶那段风雨如晦的日子里,这里的240余尊造像被盗凿,多数成为国外博物馆和私人的收藏。
2014年底,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、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研究中心、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共同合作实施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项目。他们在10个国家的30多座博物馆,采集到100余件天龙山流失造像的三维数据,完成了11个主要洞窟的专业数字复原,实现了大部分流失海外造像的数字化复原。实体与数字相结合的展陈方式,让观众获得了更为完整的文化体验。
“我凝望着它们,仿佛见到了久别的亲人。”在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工作了25年的原馆长于灏说。
科技为文物保护与修复注入新能量。秦始皇的地下兵团——兵马俑,本是通体彩绘的,但两千多年的埋藏和出土时的环境变化,让它们华彩尽失。
为留住兵马俑的“真彩”,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德国合作开展秦俑彩绘颜料分析保护合作研究,现已基本解决了这个难题。对于那些色彩最为丰富的兵马俑,则与周围的土块一起被移送至现场的实验室,进行更为科学精细的处理。“新的色彩保护技术至少能将文物出土时的颜色保存10年以上。”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保护部主任夏寅说。
文创绽放出无数奇思妙想,让高冷的文物变得时尚有温度。“失传的宝物”系列考古盲盒、“妇好鸮尊”宝物巧克力、以“青玉人首蛇身饰”为原型的玉佩棒棒糖……近年来,河南博物院的一系列文创产品个个是爆款,风靡全网,博得众多年轻人的喜爱。这里推出的“AR弹幕”服务,让游客在博物院观赏文物的同时,用手机扫描文物打卡,并发送“弹幕”留下感想,实现了与其他打卡游客隔空交流。
全国免费服务热线
400-850-1230
扫一扫添加微信
微信号:17873333331